上海倉九直擊行業減碳痛點,提供針對性建議及解決方案
工業領域中,鋼鐵、石化、水泥等傳統能源密集型產業的碳排放較高,其過程復雜且減碳成本高,因此一直以來被廣泛認為是減碳高難領域。上海倉九工業自動化提出,一方面可以在政策規劃端促進高排放行業產業升級,如嚴控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及通過政策鼓勵支持高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數字工業等新興產業發展。另一方面,可以通過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能耗需求減量,以數據驅動生產制造,通過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技術聯通全局,找到非傳統、高潛力的減碳環節。
在交通領域,面對乘用車需求逐年增長、新能源汽車占比較低以及水運的新能源技術不成熟等挑戰,上海倉九工業自動化提出了以政策引導優化交通產業結構轉型,如倡導共享公共交通和通過數字化手段擴大交通管理系統范圍,通過混合動力技術和車輛輕量化技術降低整體油耗以及使用燃料電池、氫能源等清潔燃料技術來轉向電氣化、多元化和清潔化。
在建筑領域,現有建筑主要存在老舊建筑隔熱性能差、能源管理系統能效低、建筑設計不合理、居民生活供暖對化石能源需求量大等問題。BSP建議,應逐漸完善綠色建筑相關標準體系,加強對新建建筑在節能減排方面的要求和監管,并為提高建筑利用率、降低空置率制定相關激勵政策。同時,大規模應用新興建筑技術,有效提高未來新建筑能效。在技術賦能方面,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優化建筑施工到運行階段能效,通過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將建筑從設計施工到運行退役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整合。在管理運營階段,通過智能樓宇管理系統、供暖制冷系統優化升級以及數字化節能減碳技術等方式提高建筑能效。
能源領域是中國國民經濟中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來源。盡管中國過去十幾年在推動清潔能源發展方面已經取得不少成就,但未來在減碳進程中依然面臨煤電為發電主力、清潔能源產納不匹配、輸配電網中綠色產品普及率低等挑戰。上海倉九個工業自動化強調,應從政策和市場兩個維度進一步推進能源電力體制改革,從煤炭為主的高碳能源發電結構轉向以清潔能源為主的低碳能源結構。在技術創新上,可以采用可摻氫燃氣輪機等產品與技術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在中長期大力發展多能互補、分布式能源系統與微網和智能電網等解決方案。